比如县成功打造医改的“比如模式”
2018年10月18日 12:21:16      来源:比如县网信办    
0

406859251945139320_调整大小.jpg

本网消息  教育医疗卫生是最大的民生。历年来,国家都将教育和卫生医疗援藏作为全国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且在教育卫生两个领域率先派驻了“组团式”援藏队伍。自2016年7月,第八批援藏干部进驻以来,比如县开始实施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并在援藏干部和援藏医生的牵头下,成功打造了医改的“比如模式”。

教育卫生本一家,作为一名教育援藏干部,却并未走进援藏医生。10月16日,我应邀走进了比如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手术室,切身感受了援藏医生的一天。

手电筒下的手术

9时56分,在手术室门口换上鞋服,戴上帽子,口罩。伴随着一道道的门,从污染区,再到缓冲区,最后走进了手术室,一切都是标准化的流程,标识设计都是按照二甲医院的标准建造。

眼前看到的硬件设施标准化,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浙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宁波市康宁医院副院长,现任比如县卫计委主任、比如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院长的刘琳。

2016年7月,时任比如县卫计委副主任的刘琳针对施工中的比如县人民医院施工图纸提出了58条整改建议。他回忆道:“当时县里没人懂该怎么建一座综合性医院,根本不知道需要预留供氧、污水处理、中心负压、洗消中心等机构或设备。幸好发现得早,工程尚处于土建封顶阶段,保守估计至少节约了1000万元的建设经费。”那个冬天,他放弃回浙休整,多次和设计单位沟通交流,帮助修改方案,大到专业区域设置,小到手术室电线功率,一个点一个点“抠”,力求做精做细。

前脚刚走进手术室,“啪”的一声,手术室里的灯光全部都灭了。“又停电了!”正在主刀的程金凤医生无奈的一声叹息。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从橱柜里取出已经充满电的大功率LED照明灯。手电筒光照有盲区,在另一侧的三位医生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模式,举起手机做辅助照明。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程金凤医生一边麻利的操作,一边不停地给对面医生做讲解示范和指导。对面的这位卓玛医生,是比如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为了培养提升本地医生的手术水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援藏医生不仅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还手把手给予教学指导。

半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中,先后停了三次电,每每遇到电灯闪烁之后的一片漆黑,医生们已经习惯默契的打开手电,用手电的照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连轴转的手术台

10时40分,第一台手术顺利完成,病人被推出了手术台,转移到了病房。

没有病人的手术室并没有因为没有病人而变得冷清,这时,同一个手术室,又安排了一台手术。因为,在病房里痛苦的每一分钟,对于患者而言,都是煎熬。

四十分钟的时间,医务人员再次做好了手术准备,一台腹腔镜综合设备仪被推进了手术室,附带的还有一个沉重的钢瓶。因为没有推车,钢瓶只能沿着底部的弧线走八字,费了很大周折,终于就了位。

手术的仪器全部就位,工作人员一一做了检查和调试。然后又推进了一个推车,严严实实的包裹着,打开一层层卫生消毒纸,里面全部都是手术器械。

四位即将实施手术的医生,一边进行消毒处理,一边在协商手术方案。

11时32分,病人走进了手术室,在医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手术台上躺下。

来自浙江宁波市第二医院的王瑞春,是麻醉方面的专家,他先给病人做了气管插管喉管呼吸,然后又研判了手术即将持续的时间,麻利的给病人注入了麻醉剂。

接下来,即将开展的是一台颇费精力和心力的胆囊切除手术。

高寒缺氧中的坚守

比如近日的气温是-12°到4°,早上出门时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和厚厚的棉毛裤,而这才10月中旬。高寒就意味着缺氧,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即便是什么都不做,都相当于负重20公斤,走几步路就会气喘。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实施手术,难上加难,实属不易。

第一台输卵管结扎手术顺利完成后,病人需要从手术台转移到病床上,五位医生轻喊一声“一二三”,合力将病人抬了起来,并将病人转移到了病床上。伴随着这一动作之后,则是医生们沉重的喘气声。

第一台输卵管的结扎手术,是相对简易的微创手术。第二台的胆囊切除术,则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胆总管畸形,来自绍兴市柯桥区中医院的孙伟军,是浙江省肝胆外科的专家;与他配合实施手术的还有一位来自山东汶上县人民医院的普外科主任廉恩英;两位医生在腹腔镜的配合下,进行了反复比对,终于确定了胆总管。

方案确定,研判精准,手术按照预期开展。然而,很快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病人的胆囊下,有一个很大的肿块,而且坚硬无比。是包虫病?还是胆囊结石?两位援藏医生又进行了反复会诊检查,最终确定为胆囊结石。当电手术刀切开时,伴随着“嗤嗤”的冒烟,还有一股腥臭的腐肉味,成团的结石如石榴般绽开滚落了出来。

我在旁边用镜头记录下手术的各个环节,也想捕捉手术中医生们的每一处细节。拍照也是一门技术活,按下快门的瞬间,需要屏住呼吸,保持相机的平衡。几次屏息,加之口罩阻隔,让呼吸骤然变得急促,安静的手术室里能清晰的听见自己“砰砰砰”的心跳声。

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血氧饱和度降低,而且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还需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原本就封闭的空间,加之六七人的呼吸,又加之二氧化碳的喷射,让房间里原本稀缺的氧气变得更加稀薄。

在一旁为病人实施完麻醉手术,并一直观测着病人各项指标的援藏医生王瑞春,拿起了氧气管,塞进了援藏医生孙伟军的口罩里,十分钟之后,这条氧气管又被转移到援藏医生廉恩英的口罩里。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这条氧气管就这样几经流转。援藏医生就是在一边吸氧,一边又紧张细致地忙碌手术,直至将病人伤口包扎处理完毕才深深呼出一口气。

尽管这台手术过程复杂了些,但也还只算是一台小手术。较之于前两天开展的肝脏包虫病七个多小时的手术,那才是对身体的极大考验。

手术结束了,孙伟军医生一直在揉他的腰,原来实施腹腔镜下胆囊手术过程中,需要眼睛和手异处配合。手上操作医疗器械,眼睛需要盯着仪器上的屏幕,这就需要手术医生必须侧身。长期的身体扭转站立,脊椎骨受到刺激,刚近知天命年龄的他,腰椎间盘时时发出警报。

解除患者痛苦与手把手带徒

2016年8月17日,来自绍兴市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王海勇,就地取材完成比如县第一例胸腔闭式引流术。

2017年9月,14名浙江筛查专家历时40天,为比如县54091名干部群众开展包虫病筛查。

2018年4月13日,来自浙江柯桥区中医院的援藏医生孙伟军顺利完成比如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的第一台阑尾手术。

2018年7月19日,来自上虞人民医院的章鲁艇副院长、厉成杰主任和其他援藏医生一道,完成比如县第一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2018年7月26日,消化内科专家金国源在放射科邢福义医师等成员协助下,成功完成第一台胃镜下食管异物嵌顿解除术。

2018年8月25日,浙江医疗团队的产科专家奕慧丽主刀,朱莉莉手术护理,完成了比如县第一台剖宫产术。

2018年9月11日,汶上援藏医生程金凤主任、廉恩英主任等成员,成功开展了一例难产剖腹手术。

2018年9月19日凌晨,汶上援藏医生廉恩英、王传中成功抢救了一名糖尿病急症患者。

2018年10月11日,经过三个小时的手术,第一台肝包虫病手术顺利完成,拉开了肝包虫病的本地化治疗序幕。

…… …… ……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如何培养一支“不带走”“留得下”的医疗团队,一直都是援藏干部和援藏医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第一台输卵管结扎手术中,援藏医生程金凤边讲解边示范伤口缝补,缝上一针后,就让她的“徒弟”卓玛医生也学上一针,并指导她纠正穿针、打结中的小错误。缝第四针的时候,卓玛医生虽然动作并不娴熟,但要领已经规范掌握。

协助完成胆囊切除术的洛桑,是去年县里特招生,孙伟军和廉恩英两位主刀医生,让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来负责腹腔镜的扫描。这位90后的小伙子机灵好学,深得援藏医生们的喜欢。援藏医疗团队的专家们都有意带着他参与各级各类手术,并在手术过程中详细讲解,让这位专业技术出身的“好苗子”茁壮成长。

援藏医生们在羌塘这片草原上,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既当医生又当带教者,践行“传、帮、带”责任,毫不保留将自己的工作方法、技能、经验传授给藏族医护工作者,培养了许多掌握新技术、新理念的技术能手,为比如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持续发展积累了良好人才资源,提升了比如县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推动了藏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正如援藏医生王瑞春所言,“为比如人民减轻病痛,为比如县医疗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才无愧于我的援藏青春岁月。”

应该被记录的侧影

12时43分,胆囊切除手术顺利完成,但对于麻醉科出身的援藏医生王瑞春而言,他还需要陪护在患者身边,并持续观察一个多小时,直至病人麻醉解除后苏醒过来。

在狭小的更衣室,孙伟军和廉恩英两位主任医生,一位坐在椅子上,手拿一瓶矿泉水。另一位斜靠在桌子上,小口嚼着苏打饼干。两位刚刚从手术台上走下来的医生,还在讨论着藏区农牧民肝胆为何容易出问题的症结。

照片是最好的记录。2018年6月,进藏不久就开展了一台大手术,三位援藏医生席地而坐,疲惫的靠在墙上,合上耷拉的眼皮,交替传递着氧气管,相互之间没有一句言语,动人的照片显得有些生冷。但谁曾可?就在几分钟前他们还在与死神赛跑,从生命线上抢救了一名藏族同胞的生命。

14时50分,援藏医生孙伟军和王瑞春回到了援藏公寓,让厨师小王热了中午的剩菜。来自汶上县的廉恩英、程金凤,以及另一位医生,在一号院门口的家家福超市买了方便面。

16时30分,援藏医生们又出现在了义诊现场。今天恰逢西藏成办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得知援藏医生将开展免费义诊,藏族农牧民从十里八巷赶到了县城,排起了长队。“实在不忍心让这么远赶路过来的“莫拉”跑空。”程金凤医生忙着检查,甚至没有更多的时间抬头回话……

怒江水无言,流淌见证着羌塘的历史;人间有大爱,援藏书写着藏汉一家亲的浓浓深情。

责任编辑:和永清

公安备案号:藏公网安备 54242302000001号 备案号:藏ICP备15000039号-1 版权所有:那曲地区比如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424230001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